Heart Broken Hokyo
心碎日月宝镜
作者: 周鹏   图片: 周鹏、罗彪

早晨遥望远处的雪山

日月宝镜,海拔5609米,位于四川阿坝州双桥沟和长坪沟之间,是四姑娘山地区仅存的几座未登峰之一。毗邻五色山,两座山呈现出紧密倒转复向斜的构造特征,由于挤压过度强烈而形成的,原本水平的岩层在巨大外力的施压下,形成了复杂的褶皱现象。山峰表面冰雪覆盖极少,整个山体靠双桥沟一侧极为破碎,从照片上看长坪沟一侧较为完整,东南山脊上岩石也较为完整,有大面积的slab;位于双桥沟一侧的顶端有两片较大的冰雪。

五色山和日月宝镜地质构造图
图片制作:中科院地质所俞力老师

心动:从五色山到日月宝镜

08年12月份,我在幺妹峰上第一次看到这座山峰,当时只对具有明显地质构造褶皱特征的五色山感兴趣,从幺妹南壁看五色山绝对养眼,而日月宝镜就像是五色山的老大哥,虽比无色山高大但却没有其可爱。就在当月进双桥沟的时候,从双桥沟进沟的方向看到了壮观的日月宝镜的南壁。09年秋后开始萌生对五色山的兴趣,登完幺妹峰之后,彻底的爱上了五色山,并计划在双桥沟攀冰期间去尝试五色山,无奈由于工作原因未能成行,而李兰替代了我,和冬冬完成了五色山的首登。

心中至爱被夺,也只能觊觎和其长相相似的毗邻的日月宝镜了。仔细研究,日月宝镜也没那么丑,至少名字的响亮程度也比五色山强,即便这名字是被后来人给强加而非像五色山那样土生土长。随着时间的增长,去攀爬的冲动越来越强。

日月宝镜路线图

行动:日月宝镜

在这个十一长假里,我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骚动,我选择了日月宝镜,和罗彪一起。

9月30号冒着小雨早早杀进双桥沟里,等待好天气周期的到来,祈祷老天爷给我们两天好天气,两天足以,奢望3天。

10月1好上午继续下着小雨,大雾,看不见周围的任何山头。中午略有放晴,我和罗彪轻装开始向日月宝镜山下进发,但周围的山还是浓雾紧锁。这次出行主要是找对上山的路,奢望浓雾能散开以便看一看攀登路线;另一个目的是主动取得高山适应。

从小牛场沟进去,追寻徐老幺给我们指的“大牛路”,出乎我们预料的是,这条牛路也太大了,简直就像是给游人专修的小路,走起来一点不费劲,自然也比较快。刚上升的坡较陡,不得不承认在上高原的第二天还是有些许反应的,即便是3400米左右的地方爬坡稍微快一点也会喘。

今天老天爷还算给机会,让我们若隐若现的看见了山,拍照动作也不能过慢,要不然抓不着浓雾散开的一瞬间露出的日月宝镜。

我和罗彪分两路侦察,他负责偏西方向路线,我负责偏东南方向,这样回去我们综合意见就基本能找到比较合适的路线。

下午三点半,老天开始不满意,浓雾迅速将整个山体罩住,还在远处打雷以示威胁,紧跟着小雨,然后大雨,然后大雪。我和罗彪也互相找不到,喊话也听不见,电话也打不通,罗彪后来说在山脊上看见我一次,但喊话照样听不见,我们就这样各自为阵奔下山。

雨一直下到晚上八点多。

查天气预报10月3号、6、7、8号会是好天气,4号阵雨,5号夜里阵雨,5号开始由东南风转北风,而卫星云图上的云层也正好被北风吹回去,且5号温度开始回升。于是我们计划3号去猎人峰看看,4号休息,5号上午休息,下午上山,6、7号攀登,最晚8号下山。

3号早上五点钟起来打开窗户看,下着小雨,黑压压的云层就在窗户边,这天气去爬石头山,岂不是自讨没趣,倒头继续睡。可爱而又可恶的天气预报没有将3号的天气报准。

3、4号以及5号上午都是休息,就当养精蓄锐了吧!

5号天气开始放晴,但在中午准备出发的时候来了点下马威,飘起小雨。这回宁可信天气预报了,顶着小雨也出发,做好晚上阵雨的准备,大不了6号在大本营休息一天,7、8号攀登。

走到大本营也就花了4个小时多一点,海拔上升了将近1200米,大本营海拔在4447米。上大本营的路上,很多时候都能看清日月宝镜,我们俩边走边研究着路线,越来越偏向攀爬西南山脊一侧。

建完营地,我决定向西方向走一点去看看西南山脊的路线,因为营地的方向看不见西南山脊东侧岩沟的情况,而我们的路线最有可能在这条岩沟里。我出发的时候浓雾罩着这个山体,但是北风持续刮着,虽然不大,这就说明我应该能在天黑之前再看见一次山。确实老天在6:40左右给了我大概3分钟的机会让我一览西南山脊偏东一侧的路线,但是上面部分还是看不见,而岩沟里已经积满了雪,1号看的碎石坡也全然不存在,全变成了雪坡,祈祷雪槽的雪不是很深,走起来没那没费劲。让我感到以外的是,在翻过一条沟槽后居然有一条看起来很大的路一直通向上方,此时心理暗示已经让我决定要走这条路了,碎石坡地形有路就意味着要快很多。

天气预报预报坏天气总是很准,晚上8点大本营开始下大雪,等9点多出去方便的时候雪已经有六七公分厚了。明天出发与否就看明早的天气了,好久走,不好就在大本营呆着。

攀登:

雪齐大腿深

月明星稀——6号凌晨5:00的天气,几乎没有一丝云彩。这么好的天气我们自然要出发,天气预报准啊! 吃完从老幺家带上来的炒饭和青椒肉丝,6:00多出发。我们带上了睡袋,气罐和炉头等,做好在岩壁上露营一晚上的准备。刚拿的The North Face的40升攀登小包塞得满满的,加上绳子约有十二三公斤。攀登装备带了BD Camalot4 从.3到2号6个,再加上Camalot 3超小机械塞0和1号以及一套除去2个大号和三个小号的8个BD Stopper(外加三个旗云的nuts),一根60米8.3mm双绳,一根65米6mm下降绳,各自一对小冰镐,我还带了一双攀岩鞋。

帐篷外一层厚厚的雪,俨然看不见任何草地和碎石。打着头灯朝着我昨天下午的侦察的路线进发,下了雪的草地好走,而碎石坡就不好走了,比我预想的速度要慢。快到七点的时候,大雾又笼罩了整个山。

约8:40我们到了线路图上的A点,海拔4800米,我们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上升了将近400米。我们在这里吃了点路餐,大约休息了十来分钟。而我昨天的心理预期是这个时间点就应该走到雪槽的顶端了,大雪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。

越往上越不好走,雪下面不再是纯粹的碎石,时不时会出现一些光光的石板,很容易滑。翻完两个小鼓包后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很大很长的斜坡,从下面的沟槽直接连通道西南山脊,而雪的下面全是可怕的光光的石板。不用说,这就是滑坠的高发地段,要是失足的话,也会向下滑出去六七十米远,虽不致命,但也可能混个血肉模糊。 小心使得万年船,还是横切到大雪槽里,沿着大雪槽的右边走,贴近岩石根,既可以有效地预防滑坠又能避免落石。

当第一脚踏进雪槽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妙,因为陷到了大腿,雪太深。再往上看,雪槽的正上方有不少大的雪块,有可能是落石砸下形成的。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贴近岩石根,避免落石成为首要任务。事实告诉我们,要贴近岩石根是很难的,因为沟槽是个斜面,只有槽里是最好走的,而斜切的话,深雪下面的石板很滑,大摔没有小摔不断。幸运的是我们得以判断雪槽里的大雪块不是落石滚落形成的,但具体原因不知。这一段让我们费了牛劲,不是在雪里行走而是在游泳。雪在膝盖以上一点的地方可以用膝盖向前跪一下再走;雪深到大腿根位置时往前跪也没用了,只能用冰镐向下挖雪,然后再跪再走,或者来一个大摆腿,然后向下压膝盖,使其陷进去,再挪动另外一只脚;雪其齐腰深的时候就更惨了,这种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趴在雪上喘上两口气,然后再组合前两组动作。雪槽里奇怪的时不时刮一阵风,把雪圈起来往脖子里灌,也把高处岩壁的雪吹到槽里来,而为了听清楚落石的声音又不愿意把冲锋衣的帽子扣在头上,这种矛盾让人左右为难。好在罗彪说了一句——这才是攀登嘛,风和日丽算个啥!

不得不说的是The Noth Face的AALP Men's mountain pant这个冲锋裤,这个又厚又笨的GORE-TEX裤子原本让我失望之极,但在这个深雪槽里的表现简直太完美了,裤腿内的小雪裙极其管用,而且上面还有一个雪套一样的挂钩,可以勾到鞋带上。这也使得我在这么深的雪里得以保全,不至于湿身。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座石头山,根本就没有带雪套。

原本计划半小时走上去的路花了近一个半小时,而这一个半小时耗费了我们相当多的能量。幸运的是除了风之外,没有一点落石。

上到小山脊上(路线图的B点位置)已经10:47,吃午餐的时间到了。差不多11点继续出发。

这个出发点就是一个需要攀爬的难点,但就两个动作,也不愿意因为这两个动作拿出60米绳子,我让罗彪保护我,我先爬上去,站稳之后我再拿出一条120和60的扁带接起来拉罗彪。上到脊上然后再左切到雪槽里面,因为我觉得走山脊上横切太暴露了,危险也比较大,虽然雪槽里可能又得游泳。

果不其然,这个雪槽的雪极深,只有可怜的那么几步是在膝盖位置,其余时间全是齐大腿根到腰深的雪。

雪槽的顶端又是一个有三四个动作的台阶,选择这条路线的时候就知道这里难爬,但也没有用绳子的意思,因为下面齐腰深的雪就是一个天然的极佳的抱石垫,并且是在槽里面,就算是摔了也不会太不爽,更不会继续向下滚。扒开雪找点,第一步上去之后手点很难找,好不容才找到一块“大石头”,有一个向下的比较锋利的角,可以用手握着,正好作为一个右手点。发力、起身,“砰”……!我意识到右手的石头垮下来了,还不小,我试图用右手去扶住它并尽可能让它不掉下来,但重心已失,心有余而力不足。本能的缩头保护自己,刚才那块石头不偏不歪的打在我的头上,顿时头有一种剧烈的震动感,有一点点发晕。脑子里立刻反应的是——头盔太重要了,要是没头盔就完了。再看看那块石头,有12寸笔记本大小,厚度在20到30公分之间。还好高度不高,要不然连带头盔和人一起完蛋。

喘息片刻后,继续向上爬,罗彪建议我把包放下空身上去以及开始用绳子。但是我看了看刚才找出来的几个点,觉得背着大包爬不是问题。还算是比较轻松就上去了,但是上面的斜坡看似简单,但是覆盖了雪,暴露感增强,也不敢掉以轻心。罗彪让我给他放绳子下去,因为他后面再也没人给他保护了。我上下左右全方位寻觅放保护点的地方,但是遗憾的是没有一个适合放机械塞和NUTS的缝,岩石太碎,最后向右切过一个小雪槽看准了一个石头尖,可以把扁带直接套在石头上,可惜是石头尖有点斜向下,扁带受力会向下滑,最后只能在石头尖的后方找了一个小缝打了一颗岩锥,挂上锁以阻止扁带受力向下滑。当我把绳子从包里掏出,扔下去的时候,罗彪已经背着包过完了难点。

之后开始用绳子攀爬,这段比较简单,我们决定采取行进间保护方式(Running belay),走了不到40米开始下大雪,浓雾也紧紧跟上来。我在一块大石头下方停下来,在深雪槽里踩出可以坐下的一个大坑,用身体保护罗彪上来。决定在这里休息,等雾散开雪停了之后再走。

休息的地方已经到了西南山脊的左边的沟槽里,如果沿着这条沟槽下降,就会下到另一条沟里,这条沟毗邻小牛场沟,和双桥沟的交汇点比小牛场沟要靠上。雪很深,就算在这里挖雪洞过夜也应该绰绰有余。大雪,有点风,有点冷,加上了羽绒服,坐在包上开始吃东西。从岩石上方不断的有流雪下来,流雪不算大,但是足以让我们难受一阵子。雾很大,上面的情况一点看不到。

整座山都是这样破碎

犹豫

我们开始商量后面的计划。最坏是今晚在这里住下,明天继续爬,况且这里的住宿条件还不错;最好天气放晴,一会再往上爬,在更高的位置露营。雪越下越大,我们内心好像都在分析是否要下撤?仔细分析一下,雪还在下,就算是下午放晴,这个海拔高度以上的雪也化不了,而之前的攀登告诉我们在岩石上有一层松雪是极其难爬的,滑的厉害,看不到缝,也看不清楚那块石头是松的那块是紧的,更要命的是找不保护点,刚才一路将近70米我只放了1个保护点(后半段是在雪槽里,雪很深),还有必要继续爬下去吗?石头上有雪很难爬也很危险;山体太破碎,保护点无法放置,放眼望去,要在我们头顶的这片石头找到一个安全的下降的缝都很难,上去或许容易,但下降更难,还有爬的价值吗?没有!天时、地利皆不占,就人和也难成事。

这里是海拔5247米,已经上升800米,距顶峰还有360米,现在时间是13:30,攀登就在此时此刻此高度结束!

下撤

努力在头顶的岩缝里找到一条适合打岩锥的,当罗彪打第一个缝的时候,中间的石头开始变形、外凸,很显然不靠谱。第二个看起来不咋的,但实际上还不错,我试图用机械塞给做个副保护,看着很不错的缝,放了一个BD C4 .75的塞子在一个看似还不错的缝里,但用力一拉,缝里的石头出来了,再换一个还是把石头拉出来。最后还是用我蹲在雪坑里的身体做副保。下了两段半,之后就沿着雪槽连走带滑下去,下面的路线是沿着蓝色路线下撤,而非上去时的路线。

差不多5:00下撤到大本营,回头望去,山上还雾气缥缈,时轻时浓,充分说明我们的下撤时明智的。

后记

用了6天时间爬这座山,其中有4天时是在休息,真正的攀爬只用了7个小时,得出的唯一结论是——这座山的靠近双桥沟一侧不适合攀爬,或者说攀爬的价值不大。因为攀爬难度不大,但是危险性极大,保护点难设置。可能这也是四姑娘山地区为什么未登峰里还有一座“这么大的山”,许多山都被老外登了或偷登了,唯独这座没有,付出高昂的同时又收获很少,这可能就是价值不大的原因所在。从整座山看,攀登路线比较适合的在双桥沟一侧也就东南山脊(路线图A“绿色”线路),也就是日月宝镜和五色山山脊,长坪沟一侧可攀的路线应该相对较多一些,但没有近距离考察。双桥沟一侧其他路线不是说不可攀,攀爬难度不算大,而是危险性太大,如有人要爬这边的路线,建议要有丰富的经验,也或许在没有雪的时候能很轻松的完成各条路线。

这一次攀登就以失败而告终,而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座让人“心碎”的山峰,所以本文的题目我起了“心碎日月宝镜”。

最后要感谢支持我们攀登的人,感谢The North Face、旗云给予我们本次活动的支持。

Mountain
版权所有,请勿转载
© Copyright 2000-2021 Gviewchina.com (Beijing) All Rights Reserved
Sit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by Bince
旗云探险 - 心碎日月宝镜